銳龍(Ryzen)是AMD公司于2017年推出的高性能x86處理器品牌,主要面向桌面、移動和服務器。銳龍?zhí)幚砥鞯陌l(fā)布標志著AMD在CPU市場上的重整旗鼓,重新向老Intel發(fā)起了挑戰(zhàn)。本文就來聊聊歷代銳龍CPU發(fā)布時間,以及歷代銳龍?zhí)幚砥骷軜?gòu)的變化,文末另附銳龍CPU天梯圖。
銳龍CPU歷史雖不夠長,但卻足夠強,和Intel打的有來有回,甚至一度霸占了“話語權”。
1000系列是AMD首批基于銳龍?zhí)幚砥骷軜?gòu)——“Zen”架構(gòu)的處理器,于2017年3月2日發(fā)布,采用14nm FinFET工藝,最高可達4GHz時鐘頻率。
銳龍1000系列包括三個子系列:銳龍3、銳龍5和銳龍7,分別對應四核、六核和八核規(guī)格,同時支持超線程技術(SMT),每個物理核心可以執(zhí)行兩個線程。
銳龍1000系列在整數(shù)運算、多任務處理和系統(tǒng)整體性能方面表現(xiàn)出色,與同等價位的Intel處理器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尤其是在游戲和內(nèi)容創(chuàng)作領域。這也是銳龍?zhí)幚砥靼l(fā)展史中的起筆之作。
2018年4月19日發(fā)布的銳龍2000系列,基于“Zen+”升級架構(gòu)。芯片采用更小的12nm制程,具有更高的時鐘頻率,時鐘周期指令數(shù)(IPC)比上一代高出約3%。
銳龍2000系列也包括三個子系列:銳龍3、銳龍5和銳龍7,規(guī)格與上一代相同,但最高時鐘頻率提升到4.3GHz。
此外,銳龍2000系列還引入了新技術,如精準頻率提升2(Precision Boost 2)和自適應動態(tài)擴頻(XFR 2),可以根據(jù)負載和散熱情況自動調(diào)節(jié)每個核心的頻率。
銳龍2000系列在游戲性能方面也有所提升,最高可達15%,并且支持全新的AM4平臺和X470芯片組。
銳龍3000于2019年7月7日發(fā)布,是AMD基于“Zen 2”重大重新設計的第三代處理器。采用時至今日intel尚且威能得償所愿的7nm制程工藝,最大時鐘頻率攀升至4.7GHz。
銳龍3000系列在各方面性能整整提升了一倍:L3高速緩存容量(最高可達32MB)、浮點吞吐量(可達256位)、OpCache容量(可達4K)和Infinity Fabric帶寬(可達512位)。此外還采用了全新的TAGE分支預測器。這些改進使得IPC大幅提升了15%,并且支持最新的PCIe 4.0接口。
新增了一個旗艦級的子系列:銳龍9,最高可達16核32線程的規(guī)格,打破了桌面處理器的核心數(shù)量記錄。銳龍3000系列在游戲和應用程序方面都表現(xiàn)出驚人的性能,與Intel的酷睿i9-9900K相比,有著明顯的領先優(yōu)勢。
3000系列發(fā)布后,網(wǎng)友關于AU的討論熱情明顯增加。由于其較高的性價比與Intel擠牙膏戰(zhàn)術,AU在市場銷售上也有明顯的提升,甚至一度領先Intel。在銳龍?zhí)幚砥靼l(fā)展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樣基于7nm與 “Zen 2”架構(gòu),面向移動市場的4000系列于2020年1月6日發(fā)布。包括兩個子系列:銳龍U系列和銳龍H系列,分別針對輕薄本和游戲本市場。
銳龍U系列最高可達8核16線程的規(guī)格,擁有出色的多核性能和超長電池續(xù)航,與Intel的酷睿i7-1065G7相比,在性能方面有著顯著的優(yōu)勢。而銳龍H系列與Intel的酷睿i9-9880H相比,性能方面也不相上下。
銳龍4000系列在移動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動了AMD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份額的大幅提升。
銳龍5000系列是AMD基于“Zen 3”架構(gòu)的第五代處理器,于2020年10月8日發(fā)布??吹竭@里,不得不說說一句歷代銳龍CPU發(fā)布時間還真每隔準信,和隔壁intel比起來,主打的就是準備好了就上。
銳龍5000系列包括四個子系列:銳龍3、銳龍5、銳龍7和銳龍9,分別對應四核、六核、八核和十二核規(guī)格,同時支持SMT技術。
本代主要面向桌面市場,采用7nm制程工藝,最高可達4.9GHz時鐘頻率。
銳龍5000系列在“Zen 2”架構(gòu)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的設計升級,將IPC提升了19%,主要歸功于更廣泛更靈活的執(zhí)行資源、大幅增加的加載/存儲帶寬和優(yōu)化前端。此外還采用了全新的“統(tǒng)一復合”設計,將8個核心和32MB的L3高速緩存集成到一組資源中,大幅降低了核心到核心和核心到高速緩存的延遲。
基于“Zen 3+”架構(gòu)的第六代處理器,于2021年6月1日發(fā)布,和4000系列一樣主要面向移動市場。它采用6nm制程工藝,最高可達5GHz時鐘頻率。
銳龍6000系列包括兩個子系列:銳龍U系列和銳龍H系列,分別針對輕薄本和游戲本市場。銳龍6000系列在“Zen 3”架構(gòu)基礎上進行了部分優(yōu)化,實現(xiàn)了更高的時鐘頻率、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兼容性。
5nm工藝,基于全新的“Zen4”架構(gòu)的7000系于22年8月30日發(fā)布,面向桌面、移動和服務器市場,從本代開始桌面CPU的外觀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銳龍7000系列包括五個子系列:銳龍3、銳龍5、銳龍7、銳龍9和銳龍Z1,分別對應四核、六核、八核、十二核和十六核規(guī)格。
銳龍7000系列在游戲和應用程序方面都表現(xiàn)出驚人的性能,與Intel的酷睿(Core)系列處理器相比,在單線程和多線程方面都有著明顯的領先優(yōu)勢,銳龍?zhí)幚砥靼l(fā)展史也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
2024 年 1 月 8 日,AMD 在 2024 年消費電子展上發(fā)布了用于 AM5 插槽的 Ryzen 8000G 系列臺式機 APU。
Ryzen 8000G?APU同樣基于Zen4架構(gòu),但同時它們又集成了RDNA3架構(gòu),12CU的高性能集顯。此外,部分型號如8600G和8700G還集成了用于AI的NPU單元。
24年4月1日,AMD悄悄發(fā)布了同樣基于Zen 4架構(gòu),沒有NPU和高性能集顯的Ryzen 8000處理器,算是原Ryzen 8000G系列的閹割款。然而,Ryzen 7 8700F在與支持它的AMD獨顯一起工作時顯示可以提供AI加速。
2024年6月3日于臺北國際電腦展上發(fā)布,基于全新Zen5架構(gòu),臺積電4nm工藝,最多16核心,沿用上一代AM5插槽主板,并于11月推出游戲神U R7 9800X3D。
同日推出的還有Ryzen AI 300移動處理器(APU),最多12核心,集成 XDNA2 NPU 和 RDNA3.5 核顯,最高16CU(Radeon 890M)。核顯性能表現(xiàn)優(yōu)秀,CPU性能擠牙膏式的提升,能耗控制一般。
銳龍9000桌面處理器整體表現(xiàn)平平無奇,按部就班的提升并沒有驚喜。但,R7 9800X3D的迭代改良,不僅解決了一直困擾R7 7800X3D的高溫問題,還解放了R7 9800X3D對超頻的支持,甚至還史無前例地讓RTX 4090成了游戲中拖后腿的那個。
數(shù)據(jù)來源:國外第三方平臺CPU-Monkey整理發(fā)布的GeekBench 6 CPU性能跑分榜單,數(shù)據(jù)整理自GeekBench官網(wǎng),部分新U/待發(fā)布U跑分或為整理自網(wǎng)傳消息,僅供參考。(GB6官網(wǎng)更新速度慢,故采用該站數(shù)據(jù))
Geekbench 6:相當常見的CPU性能基準測試標準,通過單核和多核測試,模擬實際應用場景(如照片編輯、編譯代碼、人工智能任務)來測量設備的計算能力,跨平臺兼容性好,數(shù)據(jù)直觀。
注意:以下表單僅含桌面端CPU,以下僅代表在GB6中性能水平,不能完全代表其在游戲、生產(chǎn)力中的性能表現(xiàn)。
完整表單請到:https://www.cpu-monkey.com/en/cpu_benchmark-geekbench_6_single_core
更多CPU天梯圖請戳:CPU天梯圖(2024年12月),渲染/游戲/綜合性能多基準跑分合集
以上就是關于歷代銳龍CPU發(fā)布時間,以及銳龍?zhí)幚砥骷軜?gòu),銳龍CPU天梯圖的全部分享了。銳龍CPU歷史很短,但可喜可賀的是,可靠的性能,暫時領先的工藝,不僅僅讓老大哥intel感到了壓力,也讓用戶們多了一個選擇,不必受“壟斷”之苦。
本文編輯:@ 小淙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jīng)電手許可,不得轉(zhuǎn)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