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DIY電腦的好處不僅僅在于“省錢”,也在于這過程中的樂趣與挑戰(zhàn)。那么作為首次組裝電腦的小白,組裝電腦需要哪些配件呢?自己組裝電腦需要注意什么?本文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自己DIY電腦需要買些什么?說實在的,東西是真不少,主要硬件必不可少,其它硬件可選擇性購買,詳情請往下看。
CPU是大腦,執(zhí)行大部分計算工作。購買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品牌(如英特爾、AMD)、型號、核心數(shù)量、線程數(shù)量、頻率和熱設計功耗(TDP)等。
主板是電腦的骨架,連接所有的硬件和外部設備。購買時,需要注意其尺寸(ATX、M-ATX、ITX等)、CPU插槽類型、支持的內存類型和數(shù)量、PCIe插槽規(guī)格、硬盤接口等信息。
內存(RAM)是電腦的短期記憶,用于臨時存儲運行中的程序和數(shù)據(jù)。簡單來說,你運行的程序,游戲都“跑在這里面”。常見的有DDR3/DDR4/DDR5,4為主流,5為新一代。
硬盤則是電腦的長期記憶,用于持久存儲系統(tǒng)、程序和用戶數(shù)據(jù)。一般來說,常分為M2/SSD(固態(tài))/HDD(機械),速度上M2>SSD>HDD。
顯卡主要負責電腦的圖形處理,決定了電腦游戲性能的高低。如果計劃進行游戲、視頻編輯或其他高強度的圖形處理任務,一塊強大的顯卡將非常有幫助。
電源(PSU)為電腦的核心供血裝置。購買時,應根據(jù)其他硬件的電源需求以及預留一定的余量來選擇對應的額定功率。
散熱器,包括CPU散熱器和機箱散熱風扇。
機箱。在購買時,應確保機箱的尺寸、風扇配置、前后面板接口等能滿足其余硬件的需求。
注意:在選擇硬件時,務必考慮兼容性,如CPU和主板的插槽類型、內存和主板的DDR類型等。
?
聲卡與網(wǎng)卡,雖然現(xiàn)代主板通常會內置這些功能,但是為了獲得更好的音頻質量或者網(wǎng)絡連接速度,獨立的聲卡和網(wǎng)絡卡也是值得考慮的。
讀卡器,如果沒有U盤可以考慮使用TF卡SD卡來裝系統(tǒng),這時候就會利用到讀卡器,建議USB3.0起步。
顯示器、鍵盤、鼠標和耳機,這些外部設備也是DIY裝機的一部,個人習慣和需求對這些設備的選擇會產生很大影響。
螺絲刀/靜電手環(huán),拆卸裝機,以及后期維護都需要用到螺絲刀,一般十字的即可;對于北方的朋友來說靜電手環(huán)還是相當有必要的,不想買可以考慮動手前摸摸鐵制品,或洗手釋放靜電。
扎帶/顯卡支架,扎帶走線的時候會用到,比較豪放的朋友可以選擇無視;如果是三風扇顯卡則很有必要上顯卡支架,避免長時間“懸空”,導致顯卡PCB彎曲。
硅脂,硅脂一般散熱器會自帶,但大多數(shù)散熱器自帶的硅脂質量都相當一般,建議自行選購。
綜上所述,組裝電腦需要哪些配件?主要硬件包括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盤、散熱器、機箱、電源;其它硬件包括顯示器、鍵盤、鼠標和耳機等都比較重要。那么,自己組裝電腦需要注意什么?
?
確保安裝區(qū)域內干凈、整潔,避免靜電(使用靜電腕帶),拆包裝,使用工具和電子器件時要小心。
通常的硬件安裝順序是:先在主板上安裝CPU、M.2、內存和CPU散熱器,然后將主板安裝在機箱內,接著安裝其它硬盤、顯卡和電源,最后連接所有的線纜。
無論軟件還是硬件都需要定期維護和更新。軟件部分包括更新操作系統(tǒng)、驅動程序和應用程序,硬件部分包括清理灰塵和更換散熱硅脂等。
裝機過程中要保持耐心,DIY裝機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遇到困難,不要大力出奇跡,翻翻B站抖音比硬上強。
確保進行充分的測試,這包括但不限于硬件兼容性測試、系統(tǒng)壓力測試和游戲測試。
裝機并不僅僅是物理層面的硬件組裝,還包括系統(tǒng)設置的優(yōu)化。例如,進入BIOS進行參數(shù)的調節(jié),安裝和更新驅動,調整電源和風扇設置,優(yōu)化內存和CPU的使用等。
?
以上就是關于組裝電腦需要哪些配件,自己組裝電腦需要注意什么兩個問題的全部分享了。自己DIY裝機雖然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這也正是DIY的樂趣所在。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