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圈當中,顯卡市場常年由 NVIDIA 獨占鰲頭,而在 CPU 中,自然就是 AMD 和 intel 二分天下了。
但這只是體面的說法,在銳龍出現(xiàn)以前,intel 憑借 Ivy Bridge(第三代酷睿處理器)率先吃上 22nm 制程加上架構(gòu)改進,同時期的 AMD 還在玩「推土機和打樁機」,憑借其高頻低能,也造就了「i3 默秒全」的名場面。
但在 13、14 代崩潰事件和新一代 Ultra 200S 性能表現(xiàn)不佳的情況下,更多的用戶把票投給了 AMD。
根據(jù)德國最大的零售商 Mindfactory 的數(shù)據(jù),AMD 今年 1 月在德國的銷量達到了 23615 顆,占總銷量的 92.16%,而 intel 的銷量為 2010 顆,占比僅 7.84%。
更重要的是 AMD 平均售價(352 歐元)也比 intel(290 歐元)高,這就意味著在高端 CPU 方面,AMD 也更有競爭力。真的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intel 曾經(jīng)打擊對手 AMD「功耗高、打游戲差」的回旋鏢又飛回來了。
雖然這只是德國數(shù)據(jù),但在全球數(shù)據(jù)上,intel 的市場優(yōu)勢也開始逐漸下降了。在去年的市場表現(xiàn)上,AMD 就已經(jīng)在桌面端 CPU 市場上面追平了 intel,今年的第一個月已經(jīng)開始逐漸超過了。
看到如此場面的英醬坐不住了,立馬表示要掏個大的。
在一個月之前的 CES 2025 上面,intel 官宣了下一代移動端處理器 Panther Lake,其他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代 CPU 將要吃上 intel 最新工藝 18A,也就 1.8nm,據(jù) intel 自己介紹要比臺積電的 2nm 表現(xiàn)更好一些。
看到這可能有同學要舉手了,不是在介紹桌面端 CPU 嗎,怎么又扯到移動端了?先別急。
我們知道 Ultra200S 的 Arrow Lake 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所以今年 Arrow Lake 的繼任者 Arrow Lake Refresh 也跟著被裁了,因為升級相當于 13 代到 14 代,架構(gòu)工藝基本都不變,推出意義不大。但最近也有消息流出 intel 準備復活 Arrow Lake Refresh。
不過 intel 已經(jīng)把重心聚焦到了計劃 2026 年推出的 Nova Lake 身上,同樣作為 Panther Lake 的繼任者,命運就有所不同了。據(jù) Jaykihn 爆料,Nova Lake 不僅用在移動端的身上,也要用在桌面端上面。
桌面端最高有 52 核心設計,具體為 16 顆性能核心 +32 顆能效核心 +4 顆超節(jié)能核心。沒錯,繼 12 代推出大小核架構(gòu)以來,intel 沒有尋找回歸全大核的思路上去,而是在大小核架構(gòu)上練起了究極邪功,找到了大、中、小核心架構(gòu)。
Nova Lake?工藝制程大概率也會吃上 18A,并且配備最高 144MB 的緩存,但超線程是否回歸還未可知。
對 CPU 了解較多的同學可能發(fā)現(xiàn) Bug 了,intel 不是采用的 Ring bus 環(huán)形總線,超過 8 顆大核心會使通信延遲增加嗎?
是的,但如果爆料屬實,那解決方案應該就是 intel 在移動端 Meteor Lake 和桌面端 Arrow Lake 的身上摸索出來的「分離式多 Tile 設計」。
思路很類似 AMD 今天的 CPU,但 AMD 利用的是基板的 IF 總線傳遞,延遲會更大一點。
而 intel 在多 Tile 之間連接方式是在下面再加上一片 Base Tile 用來連接各個模塊,以此來降低延遲。而新的多核心 CPU 預計也是采用這種方式再增加一片 CPU Tile 達到類似的效果。
但目前還尚未流片,實際情況還可能會有變化。在一周前 intel 公布了 2024 年的財報,凈虧損達到了 187.56 億美元,是 intel 財報中表現(xiàn)最差的一年了。
數(shù)據(jù)來源:PassMark、intel、X、wccftech、微博@金豬升級包,極客灣,圖源網(wǎng)絡。
面對 AMD 的乘勝追擊和自身狀況不佳,intel 也在急中求變,最后會帶來怎么樣的 Nova Lake,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本文編輯:@ 阿紅
?本文著作權(quán)歸電手所有,未經(jīng)電手許可,不得轉(zhuǎn)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