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 AMD 翻身后,Intel 芯片不管是在市場還是輿論上都不太好過。雖然嘴硬嚷著加號不算擠牙膏、最強游戲 CPU…… 但從 10nm 芯片幾次改名就能看出。Intel 心里其實慌得一匹。
芯片的制程,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了整體性能的高低。雖然 Intel 芯片一直在鍛煉它祖?zhèn)鞯?14nm 技術,但人類就是人類,縱使練成拳王泰森,也是干不過老虎的。
而現在,PC 芯片領域的老虎就是 AMD 的 7nm。不過好在 Intel 最近似乎找到了逆轉局面的方式,并表示 2025 年前,它就會恢復「芯片領域領導地位」。
上周,Intel 舉行了一場發(fā)布會,發(fā)布會的主要內容是將要修改 Intel 芯片命名方式。
預計今年第三季度亮相的 10nm Enhanced Super Fin 制程,在新的命名策略中叫做 Intel 7,而預計明年能憋出來的 7nm EUV 制程,命名為 Intel 4,2023 年的 5nm EUV 制程,命名為 Intel 3,2024 年的 3nm GAA 制程,命名為 Intel 20A(進入埃米時代,后面講)。
看上去只是簡單改個名,但仔細想想就發(fā)現,這波操作實在機車。改名后的 Intel 7 很容易讓不懂行的消費者誤以為是 7nm 制程。這樣的命名方式顯然是出于市場營銷考量,掩蓋在制程上相較對手的劣勢。但是大家先別急著開噴,這事還真不能全怪 Intel。其實「制程造假」這事,其他廠商早就開始干了。
最早是三星將升級版 20nm 制程,命名為 14nm,然后臺積電和格羅方德也紛紛跟進這種「大躍進」的命名方式。稍微優(yōu)化升級一下,就能提升幾個 nm,然而這個 nm 根本不是消費者以為的「制程密度」。
我們消費者普遍認為的 nm,是指「CPU 晶體管尺寸」,也就是摩爾定律的依據所說的: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兩年便會增加一倍。
以往 Intel CPU 的制程命名方式就一直堅持摩爾定律的規(guī)則,只有當新工藝能實現的晶體管密度到達上一個工藝的兩倍時,才會更新一次制程命名數字。例如 AMD 去年發(fā)布的銳龍 5000,該系列 CPU 采用臺積電二代 7nm 制程,晶體管密度是 110MTr/mm2。
三星初代 5nm 制程,晶體管密度是 112.79MTr/mm2。而 Intel 的 二代 10nm 制程,密度也達到了 100.8MTr/mm2,雖然依然差了一點,但遠沒有命名看上去那樣成倍的差距。
可見三星臺積電的線程注水有多嚴重。要知道 Intel 的二代 10 nm 制程,晶體管密度已經是初代 14 nm 的 2.7 倍,如果按照對手的命名方式,也完全有資格叫 7nm 芯片的。
這樣一對比,Intel 這次改名后依然還是「太老實」了,只用了數字,沒有加 nm,甚至還可以說明了每種命名對應的真實制程是多少。本次發(fā)布會更值得關注的是 Intel 公布了未來幾年的規(guī)劃。
接下來幾乎每年性能提升 15%-20%,到 2024 年直接進入埃米時代,Intel 20A。埃米是半導體中的下一個測量單位,從微米到納米再到?!J?0.1 nm。
但需要注意,這依然僅是「命名方式」,Intel 20A 實際制程應該是 2nm。但是到 2025 年,Intel 說會在這年奪回領導地位,發(fā)布 18A,基本就是真正的埃米水平了。
從「命名造假」這件事上就能看出,雖然參與這個事的都是大廠,生產著人類工藝的頂級產品。但現在芯片廠商的內卷真的很嚴重,畢竟一個單子都是幾十上百億??偟膩碚f,雖然 Intel 在名稱上完成升級,性能與同行差并的不多,但制程技術還是要落后同行一年到一年半左右,遺憾主要體現在發(fā)熱和功耗上。
Intel 芯片雖然相比于 AMD 的芯片有些許的落后,但是我們還是希望正如 Intel 自己所說的可以在 2025 年超過 AMD 重新回到領先地位。
本文編輯:@ 小淙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